净利润逆势增长139%,海能技术的破局之道何在?——访海能技术总经理徐渊

2025/09/29 13:51 I 阅读:392

今年上半年,在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大环境下,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能技术”)逆势而上,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34.87%、净利润同比增长139.03%的优异成绩。这一亮眼表现背后,海能技术做出了哪些关键决策?在产品层面,海能技术今年是否有新的突破?带着这些问题,仪器信息网近期专访了海能技术总经理徐渊先生,请他分享了公司的战略思考与具体实践路径。

以下为视频采访详情:

采访编辑:仪器信息网化学分析部编辑蔡小芳

“选定赛道、保持定力、踏实前行”

谈及逆势增长的关键,徐渊将功劳归于用户:“首先要感谢用户专家对我们产品的认可。”他认为,当前行业普遍感受到的“市场不好”、“承压大”等,部分源于行业从“快速道”增长回归至“正常道”增长的心理落差。

徐渊多次强调,海能技术“非常庆幸选择了科学仪器产业”。在他眼中,这是一个扎根实需、前景明确的新兴领域。基于这份信心,海能技术在过去几年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,持续在四个维度上坚定投入:研发投入持续加码,徐渊强调:“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,无论金额还是占比都在稳步提升。”在海能技术看来,研发是构筑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基石。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技术含量,才能真正服务于用户,赢得市场认可。把握国产替代机遇,随着国家层面推动国产化进程加快,市场对国产科学仪器的关注度显著提升。徐渊指出,客户在采购决策中愈发倾向于选择国内优质品牌。“只要产品具备真实竞争力,就一定能获得用户的积极反馈。”市场投入保持强度,面对外部环境的波动,海能技术始终坚持在市场投入上“不做减法”。无论是渠道建设、品牌宣传,还是用户技术交流会议,海能技术都保持原有节奏与规模,持续推动产品与用户的深度连接,确保更多目标客户能够了解并认可海能技术与价值。强化精益管理,“在市场承压时期,企业内在的管理效率成为竞争关键。”海能技术近年来积极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,优化生产工艺流程,从精益管理中要效益。

徐渊谦虚的表示,这份成绩是长期坚持的结果,是“回归正常水平”的自然体现,也印证了海能技术“选定赛道、保持定力、踏实前行”的发展逻辑。

产品要从“参数领先”转向“为用户提效”

市场的反馈是对战略最好的检验。谈及去年发布的超级微波消解仪与凯氏定氮仪,徐渊表示,两款新品近一年的市场表现“符合公司预期”。他指出,这背后反映的是海能技术产品理念的一个重要转向:从过去侧重于功能与参数的比拼,转变为真正聚焦于如何帮助用户提升整体产业运营效率。

“当行业进入常态化发展,比拼的就是运营效率。”徐渊解释道,用户的需求已从“能不能测”升级为“能否高效、低成本地测”。因此,新产品的开发紧紧围绕“自动化”和“智能化”展开。“以超级微波为例,其设计直击用户痛点:消解温度可达300℃,并能耐受盐酸、王水等强腐蚀性小分子酸,可解决铑、铱等难消解金属材料的样品前处理难题。”同时,“一键式”的全自动操作和比传统方法快一倍的消解效率,为用户大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。这种“真正契合用户所想”的产品思路,确保了新品的市场认可度。

2025BCEIA展会期间,海能技术也带来了新的突破。全球创新的细胞膜色谱(CMC)——配体受体作用力分析仪实现了工程化落地,徐渊称其“改变了传统间接检测方法,实现了直接分析的技术突破”。该仪器具有智能化、生物识别、高通量等特性,搭载智能分析系统,包括人工智能药物筛选预测、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、云交互与服务等单元,可基本实现CMC分析的全自动、智能化和网络化。目前,配体受体作用力分析仪工程样机已在成都中医药大学、中国药科大学等多家权威机构进行应用验证。同时,采用傅里叶变换技术的N7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、耗水量降低超30%的升级版洗瓶机等产品,都彰显了海能技术在既有产品上持续迭代、不断贴近用户的能力。

建立上海智能制造基地,构筑长期竞争力

创新产品的背后是强大的研发体系支撑。徐渊提到,本次展出的重磅新品细胞膜色谱仪,正是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研究院的成果之一。目前,该产品的重点是完成工程化打磨,确保其可靠性与精准度,为未来的大规模市场应用奠定坚实基础。

面向更长远的未来,海能技术投资2亿元在上海松江建设智能制造基地的决策尤为引人关注。徐渊阐述了这一布局的战略考量,“科学仪器是技术密集型产业,上海及周边地区密集的产业集群和人才储备,是吸引海能技术的关键。”除此以外,中国科学仪器产业与发达市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程化能力上。上海成熟的产业链生态,将赋能海能技术打造智能制造基地,实现工程化能力的跃升。同时,上海作为国际枢纽,也将为海能技术“走向国际”提供便利的对接窗口。目前,该项目已签署土地出让协议,预计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部署。这一举措,无疑是海能技术为赢得下一轮竞争布下的重要棋子。

采访结尾,徐渊谈及与仪器信息网多年的合作,他用了“铁三角”来形容企业、用户与平台的关系:“只有互相之间合作得越紧密,那么我们产生的真正价值也越大。”这或许正是海能技术能够在挑战中稳健前行的另一个注脚——不仅对内练好内功,更对外构建和谐、共赢的产业生态。


更多新闻

联系我们:

客服电话:400-099-8162

企业名称: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
企业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经十路7000号汉峪金谷A3地块1号楼第四层 联系人:海能技术 邮编:250101

Copyright©2025     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    鲁ICP备10017404号-13    技术支持:仪器信息网

400电话

400-099-8162

留言咨询

返回顶部